富有特色的女王日
對荷蘭人來說,一年中最重要節(jié)日莫過于4月30日的荷蘭女王日!芭跞铡笔菫榱思o念現(xiàn)任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之母、前女王朱麗安娜的生日而設的全國性節(jié)日,是荷蘭一年中舉國狂歡氣氛最濃的節(jié)日之一。
每年到了這一天,荷蘭全國都會放假一天,舉國同慶。荷蘭人用自己特有的方式,有聲有色的盡情歡度這一重大的節(jié)日。
整個荷蘭,在這一天一片橙色。到處飄揚著代表王室的橙色國旗。
人們穿著橙色的衣服,帶著橙色的帽子,姑娘們圍著橙色的圍巾,甚至把眼睫毛也涂成橙色。孩子們用橙色涂料把臉蛋、手臂涂成各種花紋圖案。橙色的郁金香遍地怒放,任何橙色的或與王室有關的產(chǎn)品都成為了搶手貨。荷蘭王室籃子奧蘭治(Orange)家族,Orange在英文中是橙色的意思,所以橙色成為荷蘭的國色,女王日就成了“橙色的女王日”。
到處是游行隊伍,隨處可見音樂會、傳統(tǒng)歌舞表演,還有民間藝人進行現(xiàn)場繪畫和雕塑創(chuàng)作。
每年“女王日”,荷蘭女王都要巡游一兩座城市。當?shù)貢r間4月30號上午,無數(shù)民眾聚集在雷嫩的中心街道旁,手持鮮花,向女王及王室成員致敬!芭跞铡弊顬樘厥庵幨侨巳硕伎梢栽谧约议T口或熱鬧的市區(qū)等地擺攤,出售各式各樣的私人物品,而無需納稅。交易品的價格由買賣雙方討價還價后決定,民眾對此樂此不疲。女王日露天擺攤被列為荷蘭重要十大傳統(tǒng)之一。

荷蘭的風車節(jié)

在歐洲流傳著這樣一句話:上帝創(chuàng)造了人,
荷蘭風車創(chuàng)造了陸地。如果沒有這些矗立在寬廣地平線上的抽水風車,荷蘭無法從大海中取得近乎國土三分之一的土地,也就沒有后來的奶酪和郁金香的芳香,更沒有今天日益增多的環(huán)保能源。
荷蘭素有“
風車王國”的美稱,在荷蘭隨處可見的一座座古樸而典雅優(yōu)美的風車,給這個美麗的國度增添了幾分特別的姿色。風車首先在荷蘭出現(xiàn)主要取決于荷蘭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荷蘭人對動力的迫切需求。荷蘭地處歐洲西部海岸,與
大不列顛島遙遙相望并構成漏斗形尾部的地理特征,大西洋季風從北海長驅(qū)直入,荷蘭正處風帶要沖,長年受益,風車也就應運而生。
到了18世紀,荷蘭風車達到了鼎盛時期,全國有18000座風車,風車除了用來排水灌溉外,還用來磨米發(fā)電,荷蘭人依靠這些風車變滄海為良田,建設美好家園。一代又一代的荷蘭人,修筑了堅固的海堤和溝渠,他們采用了風車逐級提水的方法,把倒灌的海水排入大海。然后通過種植不同種類的植物,把大片的鹽堿地逐步改造成了茂盛的草場和鮮花的種植園。如今的荷蘭,已經(jīng)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鮮花輸出國,人均奶牛擁有量居世界第四,奶酪生產(chǎn)名冠全球。今天荷蘭的大風車,已經(jīng)成為了荷蘭人精神的象征。它默默地矗立著,向每一個來到那里的人,無言地訴說著前人們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和建設美好家園的動人故事。
19世紀后,荷蘭風車開始走下坡路,風車的用途逐漸被蒸汽機和電力所取代。荷蘭人對風車有著深厚的感情,他們視風車為國家的“功臣”和國寶,把風車看成民族和國家的象征。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荷蘭的風車節(jié),這一天全荷蘭的風車一齊轉(zhuǎn)動,舉國歡慶。到處都是風車或風車的圖案飾物。商店擺滿了造型精致、五彩繽紛的風車工藝品,店門懸掛的也是風車。
鹿特丹市東南幾十公里遠的肯德代克村有19座17世紀遺留下來的風車,矗立在河岸兩側(cè)的堤壩上。如果你在這個時候有幸來到這里參觀這世界上最大的風車群,和荷蘭人民一起歡度“風車節(jié)”。你會看到整個肯德代克村張燈結(jié)彩,充滿節(jié)日氣氛,村民們身穿17世紀古代服裝載歌載舞,熱烈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。每座風車也都披紅掛綠,巨大的十字形葉板徐徐旋轉(zhuǎn)以示慶祝?系麓舜宕彘L會身著古代部落族長的服裝,站在一排排風車面前,逐一向游人介紹風車處于不同狀態(tài)時所表達的不同含義:風車上掛了國旗可能是一個小生命降生了,也可能是一對新人正在舉行婚禮;當風車處于靜止狀態(tài),風葉板向后傾斜時,預示著有不幸的事發(fā)生,表達哀悼;在風葉板形成正十字形時,說明貴賓將至,表示熱烈歡迎;當風車掛著花環(huán)和彩旗時,這天是國家重要紀念日或節(jié)日。最后村長會告訴大家,在荷蘭到處都見得到風車,而風車可以告訴你一切。
荷蘭的木鞋

木鞋同風車一樣,是荷蘭人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適應地理環(huán)境的產(chǎn)物。于荷蘭大部分國土海拔太低,歐洲許多大河經(jīng)荷蘭入海,又受全年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,幾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水中,正是由于這樣的條件,促荷蘭人在幾百年前就發(fā)明了木鞋。
據(jù)說腳穿堅硬的木鞋在淤泥地行走特別輕巧利落。制作木鞋完全是鞋匠的活兒,確切地說是雕刻匠的活兒,因為一只木鞋完全是在一塊完整的木頭上鏤刻出來的。據(jù)介紹,制作木鞋的木料為白楊,只有4至6年生的白楊樹上的某一段木料制作的木鞋才具有不易劈裂、不變形、不滲水、不沾泥、透氣等特性。

從前手工制作木鞋,即使手藝最好的鞋匠也要兩三天才能做一雙,現(xiàn)在由于實現(xiàn)了機械化和自動化,制作一雙木鞋僅需十幾分鐘。雖然,如今木鞋的原始功能幾乎消失殆盡,在生活中已很少見到荷蘭人穿木鞋了,但在農(nóng)村、家庭和旅游紀念品商店里依然可見,木鞋完全衍變成一種抽象概念和精神寄托,作為一種民族風俗文化保留至今。
在荷蘭,嬰兒出生后,父母要為小寶寶準備一雙小木鞋,以表示作為荷蘭人一生都要與木鞋為伴。荷蘭男青年談戀愛時,要設法悄悄量好女友的腳形與尺寸,親手送她一雙木鞋,刻上女友的姓名。結(jié)婚時,丈夫把木鞋作為愛情的信物送給妻子,并親手為她穿上。木鞋還是荷蘭人日常生活中饋贈親朋好友的禮物,如果有人送你一雙你剛好能穿的木鞋,那就意味著你是他最尊貴的朋友。

在荷蘭,有世界著名的木鞋博物館,那里有世界上最豐富、最精彩的各類“木鞋”,各種樣式各種顏色的木鞋琳瑯滿目,大者如同一艘能乘幾十人的木船,小的在一個火柴盒里能放置12雙。所謂“木鞋”也早已超出了木頭的范圍,僅從材料上分就有黃金、白銀、青銅、鋁合金、鉆石、水晶、玉石、翡翠、瑪瑙、塑料、橡膠、玻璃、石頭等幾十種之多。從用途上分又有旅游鞋、釘子鞋、冰鞋、旱冰鞋、高蹺鞋、登山鞋等。那些由各種材料制成,由世界各國元首、總統(tǒng)、王室成員在近百年來贈送給荷蘭的“木鞋”更是精品中的精品。
荷蘭的鯡魚節(jié)

荷蘭地處歐洲,那里的海域盛產(chǎn)鯡魚。這種魚身體側(cè)扁而長,背部灰黑色,兩側(cè)銀白略帶綠色,生活在海洋中,是非常重要的經(jīng)濟魚類。荷蘭人對鯡魚有一種特殊的感情,這也許是因為荷蘭盛產(chǎn)鯡魚的原因吧。
每年春末夏初,荷蘭鄰近的北海和波羅的海里暢游著大批成群結(jié)隊的鯡魚,這種約10厘米長的小魚肉質(zhì)鮮美、產(chǎn)量巨大,又易于捕捉,很早便成了歐洲人餐桌上的美味。
荷蘭人對鯡魚的感情非同一般,銀白色的鯡魚對荷蘭的崛起發(fā)揮過重要的作用。14世紀時,不到100萬人口的荷蘭,有五分之一的荷蘭人以捕鯡魚為生。每年夏季,大批鯡魚洄游到荷蘭北部的沿海地區(qū)。在爭奪漁場的數(shù)次沖突中,荷蘭人打敗了蘇格蘭人,壟斷了北海的捕魚業(yè)。以為名叫伯克爾斯宗的漁民發(fā)明的,加工后能使鯡魚保存一年多的方法,使鯡魚暢銷全歐洲。漁業(yè)的興起帶動了海上貿(mào)易,為荷蘭積累了第一桶金,從而為后來荷蘭轉(zhuǎn)向造船業(yè),進而稱霸海上打下了基礎。
所以,在每年5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六,就成了荷蘭人的鯡魚節(jié),并已經(jīng)沿襲了上百年。節(jié)日期間,江河湖海中大小船只成群結(jié)隊,張燈結(jié)彩。漁民們也都穿上傳統(tǒng)的民間服裝,盡情地表演民間歌舞。此外,節(jié)日期間,荷蘭全國大大小小的餐廳,街道沿途,都貼滿“鯡魚節(jié)”的贊美之詞,全國到處是一派濃郁的節(jié)日氣氛,令人沉醉。
沒吃過鯡魚,等于沒來過荷蘭。荷蘭人吃鯡魚的方式很特別,不是用煎或烤的,而是直接搭配洋蔥生吃。首先將腌制好并去掉頭和內(nèi)臟的生鯡魚一刨兩半,去掉魚骨,抹上新鮮的切成小方塊的洋蔥,用手拎起魚尾巴,仰起脖子直接把魚送到嘴里,然后整條魚邊吃邊吞下肚子。對習慣煎炒烹炸的中國人來說,這種吃法似乎有點過于“生猛”,腸胃也需要點時間去適應這種略帶腥味的生魚肉。
一年四季,在市場的攤販那兒都能買到生吃的鯡魚,如果不敢整條吞下,可以請老板切片,大家分著吃。這是荷蘭人特有的鯡魚料理,也是身居海外的荷蘭人最想念的家鄉(xiāng)食物。
荷蘭的生活
荷蘭人對穿著并不講究,只要穿上自己覺得舒適的衣物便可以了,特別是在阿姆斯特丹,這里即使看歌劇的觀眾也可能只穿件牛仔褲和運動衫。通常參加正式晚餐時,男士要打領帶,女士則穿裙子和洋裝。其它則可自便。
荷蘭人很喜歡過夜生活,在荷蘭境內(nèi)有數(shù)不盡的咖啡廳,是當?shù)厝俗畛Hサ胤,原木裝璜與香煙熏黑的墻壁,是咖啡廳的一大特色,陳設豪華寬闊的咖啡廳則是年輕人的最愛。如果想成為行家,倒不防 去普富羅卡林品嘗啤酒與荷蘭琴酒混和的滋味?傊瑏淼胶商m,其多姿多彩的生活一定會給你,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。

在住宿方面,如要訂飯店房間,可向各地的觀光服務處VVV洽辦。也可以在史基浦機場入境大廳內(nèi)的荷蘭觀光客服務處預訂房間。在出國前(臺灣、香港、中國大陸及韓國)可透過當?shù)芈眯猩绱k訂房。另外,荷蘭預約中心可接受電話、信函、傳真等,直接預訂荷蘭境內(nèi)將近所有的飯店。
荷蘭商人喜愛相互招待宴請.往往早餐豐富.上午10時休息吃茶點.中午大吃一頓.下午四時又休息吃茶點.晚上7時正式吃晚餐.睡前還有一次宵夜.
荷蘭人在介紹自己的名字時通常是介紹自己的姓.尤其是在做生意等正規(guī)場合下.談話時避免談論美國政治.錢和物價.比較受歡迎的談話內(nèi)容包括政治.旅行和體育.荷蘭人時間觀念強.講究準時.荷蘭人朋友之間見面時有一種特殊的打招呼方式.即不分男女.相互在對方的臉頰上吻三次.。
去荷蘭人家里做客時都要預備好一些小禮物.一束美麗的鮮花.一盒可口的巧克力或是一瓶葡萄酒都會是受歡迎的好禮物.不要送昂貴的禮物。
在官方場合.荷蘭人與客人會面時.通常行握手禮.而在日常生活中.朋友相見..大多施擁抱禮.與親密的好友相見時.也有施吻禮的.他們不喜歡交叉著握手.認為這是不吉利的行為。
荷蘭是個缺山少林的國家.他們通常對山林有特異之感受.荷蘭人多少世紀以來有養(yǎng)花植樹草的習慣.在荷蘭.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要在住房前后種些花草.點綴環(huán)境.中國人講究盆景.而荷蘭人都喜愛“窗景”.他們往往習慣在窗臺上擺設或窗口上懸掛著各種奇花異草.恰與兩旁的垂簾相映成趣.自成一景。
荷蘭人一般都比較講究清潔.整齊.習慣在每天早晨須將住房打掃收拾干凈.甚至一個村子里擦地板的老婦人.隨身帶的清潔工具有毛刷.硬帚.垃圾鉤.擦鋼粉.鋼砂紙之類不下一二十種.荷蘭人的家具.室內(nèi)裝飾聞名于世,所以荷蘭人喜歡別人恭維他們的家具.藝術品.地毯和家中擺設。
荷蘭人把胡蘿卜.土豆和洋蔥混和烹調(diào)而成的菜叫“國菜”.每年的10月3日.家家戶戶都要吃這種“國菜”。受到荷蘭法律保護的琵鷺為國鳥.。
鮮花之國里最多的花卉——郁金香,已成為荷蘭的象征,因此被譽為“國花”。荷蘭人以愛花和擅長種花聞名遐爾,因而荷蘭素有“歐洲花園”的美譽。
荷蘭是歐洲最世俗的國家之一.大約有40%的人(1998)認為自己無宗教信仰.另外約有31%的天主教徒和21%的新教徒.穆斯林占4.4%.新教曾經(jīng)是荷蘭最大的宗教.然而在過去的一個世紀.新教教堂在不斷的減少.伊斯蘭教的發(fā)展始于清真寺的興建.荷蘭同是擁有不少印度教徒.主要是來前殖民地國家蘇里南的移民.。
當春神降臨.荷蘭的花田有如一件色彩繽紛的大拼布時.庫肯霍夫公署也開啟了她的大門.迎接每年上百萬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(3月23日—5月21日).另外.每10年舉辦一次的Floriade花卉暨植物展更是荷蘭.也是世界花卉業(yè)的一大盛事。
夏天各種各樣的活動更是熱鬧非凡.海牙的北海爵士音樂節(jié)期間.每天都有8小時以上的現(xiàn)場Live等各種各樣的音樂會.當然.夏天還有許多其他的比賽活動.例如:菲仕蘭省境內(nèi)的Skutsjesilen帆船比賽.Sail Amsterdam帆船比賽(8月23-27日).以及在Drenthe舉辦的單車比賽。
秋天荷蘭各地有大大小小.形形色色的花車及水果祭游行.各個地方的花車游行都有著特別的意義與故事.其中.以阿姆斯特丹花車游行盛典最為著名.長達5公里的游行隊伍早上由阿斯米爾離開.下午抵達阿姆斯特丹的水壩廣場。

所有的荷蘭人都希望今年能有個寒冷的冬天.冬天一到他們就會拿出收藏于閣樓儲藏室的溜冰鞋或是雪橇.耐心地等候溜冰馬拉松可以舉行.好讓他們在比賽中大顯身手.以飛快的速度溜完11座城市全程200公里的比賽.對參賽的選手而言.是極大的挑戰(zhàn).同時結(jié)冰夠不夠厚實亦關系著比賽是否能夠舉行.
荷蘭的美食
從四級綠草如茵的牧場去的品質(zhì)優(yōu)良的肉類和鮮奶,從北海捕撈到新鮮活跳的魚蝦,因為地利之便,荷蘭一年到頭物產(chǎn)豐富,不虞匱乏,而且烹調(diào)的手法變化多樣,品味獨特,令人贊不絕口。
1.奶制品
在荷蘭,日常飲食中最不可少的食物就是乳酪,一個荷蘭人一年可以吃掉16斤,這可能跟他們喜歡騎腳踏車的習慣有關,運動量比較大。不過,乳酪的營養(yǎng)價值是非常高的,蛋白質(zhì)含量比同等重量的肉類更高,另外還含有鈣、磷、鈉等其他的營養(yǎng)元素。
乳酪的種類也是非常多的,其中以豪達和艾登兩個乳酪重鎮(zhèn)最為有名,豪達的乳酪是那種黃色的,像個大車輪的形狀,乳味比較濃郁,外面包著一層注明口味的薄蠟,在當?shù)厥欠浅J軞g迎的。而艾登是以大塊的圓形的乳酪聞名,屬于半硬質(zhì)的乳酪,外面是包裹著那種鮮紅色的封蠟,這是艾登乳酪的身份證明。
2.海鮮
荷蘭的水產(chǎn)物種豐富,魚類供應十分豐盈,烹調(diào)方法五花八門。比較著名的是生吃鯡魚。澤蘭縣以吃海鮮為主,尤其是淡菜、牡蠣、鰨魚和比目魚。在哪里,很多的餐廳都建在海邊的高臺上,游客可以選擇觀魚的座位,一邊眺望整個海灘,一邊享受鮮美的海鮮。
3.美酒

荷蘭的琴酒(Jenever)可以說是荷蘭的國酒,相當有名。琴酒是由大麥、燕麥與小麥發(fā)酵蒸餾,并且加上杜松子的果實(juniper)調(diào)味成的一種烈酒,酒精濃度至少都有35%以上。Jenever名字的由來也是從杜松子果實的拉丁文juniperus而來的,意思是使人有活力、恢復元氣,所以,一開始琴酒是被當作藥酒來使用治療各種疾病,也因為是藥酒所以一下子就在荷蘭流行了起來。如果您是行家,不妨品嘗啤酒與荷蘭琴酒混和的“Jongejenever”的滋味。
不過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沒有荷蘭人再將琴酒當作藥酒來使用,而是當作烈酒在販賣。啤酒也是荷蘭人日常的飲品之一。中世紀時期幾乎每一個城鎮(zhèn)都有一座釀酒廠最鼎盛的時期荷蘭境內(nèi)將近有700座的釀酒廠。雖然隨著茶葉與咖啡等各式飲品的多樣化,啤酒業(yè)的份量盡管有些被取代,如今僅存有25座啤酒釀酒廠,但是近年來卻有復古的趨勢,有些酒吧或小酒店也開始自制啤酒,供客人品嘗。當然他們的產(chǎn)品與海尼根(Heineken)、Amstel等暢銷品牌的啤酒仍有些差別。